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信息 > 正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04-16 】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环境日益多样和复杂,都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不断增强。根据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活动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新机制,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便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历永弥新的重大课题。

一、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统一、动力价值于导向价值的统一和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的统一上,这“三个统一”的归宿点是实效性。

1. 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从事各项工作、当然也是我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重视和坚持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有普遍性意义,而且有直接现实性意义。它昭示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观念、预期目标、制度机制、方法措施是否符合客观(具有真理性)和是否有效(判定其价值),不能凭主观感觉和良好意愿,也不能只停留于必要的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只能用实践的过程和实际的效果来检验,以利于在新的实践中发扬正确的部分,纠正失误的部分,加强不足的部分。

2. 实效性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作为一种育人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坚持这个科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就要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者,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转变为视为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有人”,把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核心内容是“树魂立根”。“树魂”,就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魂。“立根”,就是立民族精神之根,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效果最终则体现于并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3.实效性是永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指我们应确立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人”即是按照所确定的培养目标,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确定主要任务、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应当说,教育本身的价值在于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上的程度,以及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的真实度,并在实践中是经得起检验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效果”源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拓宽途径,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薄弱的主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判断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是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取得工作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薄弱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两个方面。

1.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挑战。

总体上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思想状况存在一些难如人意的问题。

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都面临新的调整和重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同样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聚焦大学校园,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但是他们有着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心理。他们自律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还深感背负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多重压力,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已经出现了公德意识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很难奏效,特别是简单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不够,缺乏总体、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从教育的层次上看,缺乏分层次教育和连续培养的过程,对教育规律、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研究,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 “一统化”的现象较明显;从教育内容上看,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的现象;从教育方法上看,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环境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三、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近年来,我校在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指导思想和“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成材,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构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新平台,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载体上不断创新,逐步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以分层次实施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高等学校所制定的学生教育管理的计划、规划,出台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系列举措,如果其能够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就必然会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所配合,就必然会指导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收到教育管理的实效。为了推进大学生全程化教育管理,改善目前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薄弱的状况,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大纲》(下称《实施大纲》),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比较好。

《实施大纲》系统地规定了对学生四年全过程日常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规定了学生在四年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确定了总体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目标,整合和发挥了各种渠道和各项资源、有关部门及人员的作用,形成了教育管理的合力,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增强了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实施大纲》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年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确立了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如,针对一年级是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并逐步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大学生活规划、了解校规校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懂得知校爱校”等教育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巩固基础、拓展能力素质的关键阶段的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深化理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拓展能力素质”的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能力素质拓展”等教育内容,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有了更加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在扎实推进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教育实效性得到增强。

《实施大纲》对每一项教育管理工作都给以具体的指导和要求,突出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又便于操作和督促、检查,对于有效地落实各项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这种工作推进的实效性,必然促使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2.重视队伍建设,营造政策环境,为不断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组织保证

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由他们所组成的队伍其个体和整体素质高,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否则讲增强教育实效性就失去了组织保证。近年来,我们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内蒙古农业大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学校将班主任工作纳入教师岗位职责中,把班主任考核结果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岗位津贴和考核评优挂钩。各学院专任教师晋升上一级职称,必须有在本级职称期内担任两年以上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且考核成绩为合格以上。专任教师不承担学院安排的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工作考核中不合格的教师,岗位聘任缓聘一年。班主任考核优秀者,在本学院年度考核评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新的政策出台后,解决了选班主任难、考核班主任难、工作好赖一个样等问题。由于班主任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幅提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明显增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展方向、工作职责、选聘机制,规范了对辅导员的管理,搭建起辅导员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落实了对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的具体政策,对稳定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与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各学院实行了“首席”辅导员负责制,加强了对各年级辅导员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在考核方式上设置了学生测评,让广大学生参与辅导员考核,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对辅导员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干部使用等挂钩,增强了考核的实效性。《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量化、细化了对辅导员的考核内容,特别是分年级、分层次建立了日常考核指标体系,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以及评分方法的构建都与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创新、运行,以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大纲》内容环环紧密相扣,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选聘机制、日常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和有效运转,都使辅导员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有效地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性,使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从而也派生出良好的教育实效性。

3.扎实开展“四项”创建活动,在有效激发广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工作、自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精心运作学生活动评估,往往能收到激励学生上进心、能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开展集体性创建活动中,让参与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活动与自身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和自身与集体的一致性,对于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十分重要,这也是活动成败的关键。近年来,学校立足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学习生活中的新问题、学生成才的新需要,认真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机制,创新教育的新载体,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各项创建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完成创建目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得到成长,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性。

(1)开展学生党建“三个一”红色联创活动。即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争创一个红色堡垒”、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争做一面红色旗帜”、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争当一颗红色火种”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效果良好。要求各学生党支部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即制度建设、党支部学习、调查研究、党日活动、学生党员的“实绩”考核、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努力做到 “五个突出”。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突出、积极分子的入党率突出、党员获优率突出、典型示范突出、工作特色和效果突出;要求学生党员要不断增强“三种意识”,即:先进意识、先锋意识、先行意识;努力做到“四个表率”即:思想修养做表率、学风建设做表率、工作服务做表率、遵守纪律做表率;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要认真加强“两个努力”,即努力从思想上入党、努力向党员标准看齐;不断达到“六点要求”,即政治素质要提高、.思想修养要提升、综合成绩要争优、文明创建要争先、联系同学要广泛、遵纪守法要率先。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加强了党员的后续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先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这不仅使学生党员自身受到深刻教育,自觉发挥先进性作用,而且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和其他青年学生都有辐射教育效果,进而使学校整体上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其教育实效性是不言而愈的。

(2)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提出“八个提高”和“六个减少”的具体创建目标。为了把“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具体地落到实处,各学院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具体的“班级创建目标”;在创建过程中,各学院广泛动员学生班级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多方面的积极力量投入到活动中来;出台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方案,开展了以“帮学小课堂”为主要措施的帮学、助学活动;实行了达标成绩与班主任评优、班级的评优名额、奖助学金、党员发展比例挂钩的奖罚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此项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有力的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有效地抵制了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优化了育人环境活动中所产生的教育效益十分明显。

(3)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重点加强了大学生“600个文明”创建活动,即创建百处文明宣传点、征集百条文明用语、建设百个文明督察流动岗、争当百名文明个人标兵、争创百个文明标兵宿舍、评选百例文明示范典型事迹,并把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入党前的考评等方面挂钩,有效地了促进了我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提高;

(4)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建立了学生宿舍日常卫生、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与学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挂钩的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和主动性。

4.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组合,使学生在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中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

(1)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做好解困助学及励志成才工作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得以逐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亲情,滋生感化,孕育教育,产生激励,这种工作的教育实效性是极强的。建立健全“奖、贷、勤、助、补、减”多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力开展“解困、助学、励志、成才”教育,构建起资助与教育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联系,学校对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互助的新形式。目前,我校35%以上的学生能够受到不同金额的资助。广大受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下,自强不息、历练品格、勤奋学习、懂得感恩、回报祖国和人民,同学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受助感言,2008年汶川大地震,许多家庭非常困难的同学将国家资助的助学金、勤工助学的月工资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辅导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心理危机得以解除,心理挫折得到解决中增进心理健康,受到教育。目前,我校心理辅导与服务网络体系运行良好,学生咨询率不断上升,颇受学生欢迎,我们还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心理文化活动,对“发展性取向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让心理健康教育以文化的形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心理观察档案库”,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咨询和干预工作,关注健康和生命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2007年1月,我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5月,我校的心理辅导与服务中心被遴选为“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示范中心”,《发展性取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研究》科研项目荣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针对全校“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目前,学校针对受学业警告的学生,大力开展以“帮学小课堂”为主要措施的帮学、助学活动。各学院认真、全面地掌握受学业警告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分析其受学业警告的主要原因,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院招聘帮学辅导员和授课教师,规定帮学辅导员要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各学院充分利用会议室、教研室、实验室、电教室、资料室等地点,开设“帮学小课堂”,开展帮学活动。目前全校共有帮学辅导员120多名,开设帮学小课堂30多个。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受助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改善,受学业警告学生的补考过关率均在85%以上。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得实惠、家长受感动,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4)针对违纪受处分学生需加强后续再教育的实际,开展了“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教育活动。学校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专门制定教育方案,设立谈话制度,确定奖励办法,为这部分学生创造继续成长的机会,搭建起继续发展的平台。违纪受处分学生不受歧视是起码的人文关怀,如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确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队伍,这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工作,才会有教育实效。

(5)立足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积极开展全程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是大学生活中最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做好这项工作的潜在教育效益特别显著。目前,将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列入《实施大纲》中,贯穿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之中,贯穿于四年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载体中,致使我校五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86%以上。

5.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引导和影响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校园文化这个无形的战场上,各种阵地、载体我们如果不能主动去占领,就有失去的可能,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大权旁落,就可能产生教育负效应。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中,我们深入开展了必须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活动,让高品位的文化,滋润大学生成长成才。

(1)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思想道德教育,在主旋律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育载体,不断加强宣传和建设工作,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文化,有效地占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类宣传渠道等主阵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学生的各类文化生活。多年来,我校开展的“大学生理论与实践”、“思想草原”、“青春赞歌”、 “师魂颂”、“永远跟党走”、“民族团结赞” 等文化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红色文化。正是在这种红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整体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优良,涌现出了以12·14英雄群体、英雄郝龙彪和“光明天使”李莹、以接力棒的形式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人叶晓雯的农学院志愿者服务队等为代表的感人至深的优秀大学生事迹。

(2)加强典型示范教育,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同学。我们整理了近年来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编辑编成了《师爱无限,润物无声—优秀班主任工作侧记》,作为班主任培训读本; 整理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编辑成《青春赞歌》,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读本;整理编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感言》,作为贫困生自强不息、精彩人生教育读本。这些材料在班主任工作指导和学生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