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2018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1-02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510002  课程类型:B

课程性质:必修课  使用专业:普通专科各班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定位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本课程的学习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后进行。

(二)课程设计思路

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共64学时,理论课为46学时,实践课为18学时。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分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坚定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立场。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

2)职业技能目标

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模块

序号

标题

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学习情境设置

方法与手段

学时

总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科学内涵和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四、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讨论:如何评价毛泽东?

二、阅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案例教学

三在线测试

8

中国革命理论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三大法宝。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

二、深刻把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

三、领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一、搜集9.18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图片、资料

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阳革命纪念馆

一、案例教学

二、多媒体演示

三、讨论式教学

 

4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历史经验;

三、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四、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一、观看视频《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纪实》

二、走访亲历过社会主义改造的老人。

一、案例讨论法

二、讲授法

三、视频展示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三、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9集《艰辛探索》

一、多媒体展示

二、案例讨论

三、视频展示法

2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学会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一、本校西部地区学生日常消费调查

二、辩论:如何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四、讲授法

4

6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准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二、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一、观看视频《共和国图像志1992年纪事:邓小平视察南方》

二、参观校史馆

一、案例教学

二、讨论式教学

三、讲授法

4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认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树立改革的理念,增强对外开放的自信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演讲:从家乡变化谈发展

二、搜集家庭、家乡地区老照片,说明家乡的巨变

一、案例教学

二、讨论式教学

三、讲授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二、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

三、了解并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四、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五、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搜集基尼系数、恩格尔系统知识

二、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发展都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三、了解股票、证券保险相关知识

四、了解全国“两会”进程及制度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四、讲授法

五、演讲法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9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二、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

三、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抵制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一、观看实况录像:重温港澳回归

二、港澳台知识竞赛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4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了解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

三、领会和拥护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主权。

一、讨论:人类和平共处能否实现

二、观看文献记录片《共和国外交风云》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2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掌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了解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二、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种依靠力量;

三、认识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四、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理解各种职业,学会尊重他人,努力学习,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学生谈论自己心目中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说说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然后教师引导分析总结。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四、讲授法

4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一、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只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体现。

三、认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竞赛:

二、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提高学生的党性觉悟,深化学生对党的认识。

一、多媒体演示

二、案例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

四、讲授法

4

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内容

学时

1

问卷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调查问卷

2

2

观看纪录片:《走进毛泽东》写心得体会

2

3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阳革命纪念馆

2

4

时政专题讲座

2

5

演讲比赛:从家乡的变化看发展

2

6

参观校史馆

2

7

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2

8

参观南阳汉画馆

2

9

科学发展铸就辉煌 写心得体会

2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吴树青等主编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特点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和审定,由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主编,融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于一体,是国家规定必须使用的唯一教材。

﹙二﹚教学建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既讲深讲透理论,又密切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设计诸如参观考察、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可有选择性地运用“五结合”教学法:一是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巩固和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使学生不断扩大掌握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校内教育与德育基地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三是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观察、思考、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四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形象生动的音像材料,弥补传统理论讲授的不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五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宽德育工作的视野,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开阔学生视野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培养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师资队伍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和优化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建立课程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要求课程主讲教师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践条件

理论教学的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内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成长。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本课程主要是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感受到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有助于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首先,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基本的知识与概念,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注重讨论、研究、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或讨论的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课后研究,提交书面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再次,注重批评与实践。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讨论具体的社会现象。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批评中体会、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最后,鼓励学生自学。自学不等于放任,自学要与检查、督促、辅导结合起来。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1.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注重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结合,既考查学生了解与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的程度,也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端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问题,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2.评价体制

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占60 %)和平时成绩(占40%)构成。理论成绩是指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

四、学习指南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和意义。

2.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二﹚教学方法手段

第一,本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讲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第二,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第三,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其更直观、形象,同时节省书写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参考资料

1.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10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

3.十三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国震撼》,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央文献研究室 20149

 

课程标准的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 主要编写人: 石保山 魏毅

2. 主要审核人:何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