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Ze Dong Thought and the socialism theor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ystem
课程类型: 必修
总学时/实践学时:68/16
适用专业:专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教育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新方案中的骨干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培养青年一代合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永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
二、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很重要。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把总学时分为课堂讲授学时和课外实践,实践学时为28学时,校内实践16学时,校外实践12学时。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原始文献撰写小论文、看课程相关的录像、进行社会调查、进行“三下乡”、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读书小组、参加考察参观、重大纪念日为学生作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的观点、立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其政治素养和培养其崇高理想,使课堂教学成果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三、实践项目与内容
实践大纲基本内容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践学时 |
参加人数 |
实践类型 |
实践类别 |
实践要求 |
|
1 |
课堂辩论: |
1.任课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辩论赛各种规定进行辩论 2.老师总结发言 |
2 |
两个组各11人 |
辩论性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2 |
课堂讨论讨论: |
1.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讨论。 2.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言。3.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
2 |
根据各班人数分组 |
讨论性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3 |
观看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相关影片 |
1.组织同学们观看影片。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3.学生写心得体会 |
2 |
全体同学 |
观后感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4 |
知识竞赛 |
1.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加强学生对党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分组每组选代表参加。 |
2 |
每组30人 |
竞赛性质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5 |
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 |
1.任课教师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反映新时期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惠民成果。 3.实践活动结束后写调查报告。 |
6 |
可以自由结合 |
社会实暑期践调查 |
校外实践 |
必做 |
|
6 |
对实事求是的认识 |
任课教师按班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
2 |
全体参与 |
演讲课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7 |
观看记录片 |
1.组织同学们观看影片。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所走的光辉历程3.学生写心得体会 |
2 |
全体参与 |
观后感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8 |
观看文献记录片 |
1. 了结毛泽东生平、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探索 2. 学生写心得体会 |
2 |
全体参与 |
观后感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9 |
演讲 |
1.教师组成学生分组派代表参加 2.通过谈家乡变化阐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
2 |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参加 |
每组选代表参与 |
校内实践 |
必做 |
|
10 |
寒假参加社会实践调查 |
1. 参加寒假社会实践调查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 2. 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6 |
所有学生参与 |
全体学生参加 |
校外实践 |
必做 |
|
|
|
|
|
|
|
|
|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包括撰写学期论文、读后感、调查报告和组织课堂讨论等,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进行两种实践方式。
2.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打分,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结合学生作业、考勤等进行综合评定。
3.具体办法是:
(1)学生平时成绩以实践教学成绩为基础。
(2)平时成绩封顶为40分。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践教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黄林江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
2.《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重要文献选编——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
4.《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5.《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集》;
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集》;
9.《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6月;
11.《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1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1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
14.《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胡锦涛,《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4日。